由未来教育学院主办的第十四期未来教育国际沙龙系列活动于12月16日晚在励教楼F301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未来教育学院师生以及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波教授受邀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沙龙的主题发言邀请到的嘉宾是卑尔根大学学习与技术科学中心(SLATE)主任Barbara Wasson教授。由未来教育学院国家外专项目特聘专家Tore Hoel教授主持。
活动伊始,Barbara Wasson教授首先介绍了卑尔根大学学习与技术科学中心(SLATE),一个由挪威教育部资助的国际前沿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帮助政策决策者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教育大数据有效地支持教育、教学以及知识建构。
Wasson教授在沙龙主题发言中重点介绍了由挪威政府联盟资助,奥斯陆教育委员会领导和SLATE具体负责实施的“面向评估和适应的行为数据(AVT2)”第二阶段项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支持自适应教学和学习资源的推荐学习分析框架。
Wasson教授分享了项目进展以及所取得的六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开发了以数学、英语、挪威语等为主的各学科的主题导图(挪威语Fagkartet),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公司提供学科任务和学习技能导览;建立了学生电子化学习活动数据核心API并规范了XAPI活动数据的传输格式;更新了标记工具,方便教育服务商基于学科主题导图标记任务或活动;开发了My subject Map开放式学习应用程序,供学生、教师和家长使用,显示已收集的学生数据,并展示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进展情况;为挪威教育和培训局开发基于元数据标签 (NS 4180)的内容搜索提供解决方案;开发基础设施,探索新的教育技术采购方案和支付模型。
在沙龙讨论提问环节,未来教育学院师生与Wasson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青年教师金俞对该项目的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产生了兴趣,希望Wasson教授进一步分享该项目是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特别是如何收集数据来评价语言方面的能力的提升。Wasson教授回应说,该项目基于挪威课堂上的一些自适应性教学工具获取教育数据,并了解这些工具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的看法,目前没有太多涉及到语言能力方面的数据。Tore Hoel教授补充道,该项目的数据重点在于了解智能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变化,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挪威的教师拥有更多教学自主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种自适应教学工具。Wasson教授又做了进一步补充,在项目中阿什洛市的教师确实具有选择不同工具的自主性,无形中会更关注教学工具的质量,这对教育技术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波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SLATE中心的科研人员如何与厂商、政府、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等复杂的各方教育利益相关者协调?第二,作为研究人员,在与教育技术厂商合作过程中,是如何获取到相关数据的?Wasson教授回答道,她们的团队成员很少, 每个人的任务和角色各不相同,但他们与参与项目的各方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在奥斯陆教育部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协调下完成了对大部分教师的访谈,同时积极联系不同的教育技术厂商开展合作研究,处理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并使这些数据转换为教育部所需的正确的格式。具体而言,这个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是为广大教师群体开发高质量的教学工具,所以中心研究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研究人员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政府和技术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
Wasson教授针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对数据管理和法律规范的影响发起了讨论,中国与挪威在数据收集者与共享方面有哪些不同?孙教授认为与挪威一样,中国学生的学习数据属于学生和学校,而不属于教育技术公司,技术公司仅仅拥有数据的有限使用权而不享有所有权。Wasson教授强调,一些隐性数据的所有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如一些与时间相关的数据,用户在某个平台或使用某工具的具体时间等隐性数据,她提出此类数据的管理和所有权问题值得重视和讨论。
Wasson教授最后谈到,挪威的学生并不希望父母通过学习分析工具监测他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袁莉教授认为,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父母对于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非常关注,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进度,所以他们对学习数据的收集和管理的态度更为开放, 这为技术平台和工具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数据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Wasson教授表示父母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并给予帮助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场景下, 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过去学生往往只带着数学课本回家,家长通过教科书了解孩子遇到的数学难题,而现在通过智能工具可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行为和表现,我们是否有必要与父母分享所有数据,或者该分享哪些数据都是未来值得探讨的问题。
交流研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为2022年的未来教育国际沙龙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大家期待2023年沙龙更加精彩,给师生们来了更深邃的思想碰撞和未来教育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