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沙龙第十二期|Mark William Johnson:对话、技术与想象力

发布时间:2022-10-18

10月18日,未来教育学院主办的未来教育国际沙龙在励教楼F308智慧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教育技术讲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科学教育系高级研究员Mark William Johnson博士以远程授课的形式进行主题演讲。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250多名师生与未来教育学院的老师与同学围绕未来AI技术发展以及AI技术课堂应用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探索了国际高校联合授课、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新模式。

图片1.png

图:袁莉教授主持沙龙

图片2.png

图: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沙龙分会场

Mark博士首先从人类的想象力与科学进步谈起,以Space X和NASA的火箭发射回收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当前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他表示以往传统学科独立的课程结构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而当前颠覆性的技术发展又带来了更加复杂化的专业知识,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由此Mark博士提出依托AI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教育模式,学校可以借助于AI技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拓展数字化学习空间,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并积极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他通过一个创新性的 “AI游戏”向我们展示了学生如何借助AI技术与外部教学环境互动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并为今后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图片3.png

图:使用技术手段开展师生对话

在提问环节未来教育学院师生和Mark博士进行了交流互动。首先未来教育学院的崔新老师问到,类似的“课堂游戏”活动应当如何突破“玩”的范畴,才能真正落实到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中?Mark博士借用马克·索尔姆斯的《隐藏的春天》中的意识起源原理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本我(ID)——自我(EGO)的循环过程形成了知识产生的模式,而学生与外界或他人的互动优化了学习进程,即实现了超我(Super-ego)。他认为“玩”既是一种“与外界环境对话”和“与其他人对话”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会激发创造性,想象力,从而实现迸发出新思维的火花。他认为“玩”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不需要变得无聊,学习不是一定是枯燥的,教学应该成为快乐的事情。

图片4.png

图:AI创建知识的路径

图片5.png

图:自我-本我意识起源理论

接着未来教育学院科研助理张扬提出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AI技术的“滥用”,避免技术“滥用”导致无法评估真实的学习状态的问题,譬如学生习惯性使用基于AI的语法纠错软件进行写作,从而导致写作水平逐渐下降。Mark 博士表示这取决人类如何与技术协助共存的问题,他引用詹姆斯·布里德尔的《存在方式:超越人类智能》(Ways of Being: Beyond Human Intelligence)一书中的理念,认为AI与人类之间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认知互补的多样性的整体发展关系,所以利用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取决于师生如何使用AI技术开展协作对话。

2022级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提问到:在一些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和学校,课堂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新的教学模式能否改变这种情况,如何能明显的增强师生间课堂互动,进而培养学生想象力,批判力和创新能力?Mark博士表示他在远东联邦大学的教研项目实践中探索过这个问题,那就是改变自上而下的教学课程模式。他在项目中把学生分为小组教学,由20名老师担任教学促进者的角色,通过结合团队教学、共同设计、对话教育、主动学习、基于工具的教学法以及课程评估的灵活性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

讲座结束之际,Mark博士表达了未来围绕对话与技术展开合作的意向,本次沙龙在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