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由未来教育学院主办的未来教育国际学术沙龙系列活动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第一讲在励教楼F301会议室和线上顺利举行。学院智能教育研究中心邀请英国爱丁堡大学 Jeremy Knox 博士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以“数据、人工智能和未来学习”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和讨论。学院副院长孙波、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和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与学生参加了讲座活动。
未来教育国际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旨在邀请国际智能教育前沿的研究人员,专家和学者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师生共同探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给未来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Knox 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Knox 教授提出,随着人工智能(AI)或学习分析等数据驱动的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共教育系统中,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对此类技术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理解技术能够如何塑造和影响教学实践和教育质量。他表示,技术的发展往往以创新和社会进步为驱动力,已势不可挡地进入教育领域,但鲜有人探讨技术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变化,对教育实践中的每一个个体产生何种影响。因此,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要慎重对待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引入。
接着,Knox 教授分析“在教育领域引进技术存在的风险”。他表示,当下企业与学校在教育项目上进行着非常广泛的合作,技术公司能够为教育部门提供各类数据驱动的软件与技术服务。但现实的问题是技术公司并非围绕教育实践进行教育技术的开发,而是开发高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技术,而此种技术的引入对教育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政府应该对此进行审慎的监管。
然后,Knox 教授围绕教育领域内存在的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之辩展开延伸讨论。他指出,信息化技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数据驱动的软件开发或技术开发是基于简单的行为分析,例如,学生用了多长时间在某项活动上,学生点击了多少次某个按钮等。但这些行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或者揭示学生的学习,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最后,Knox 教授分享了两个教学案例,一个是学习分析卡片项目(LARC项目),一个是研究生课程项目“批判的数据科学和教育”。在上述两种案例中,都是以数据驱动的技术为主导,数据类型逐渐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更加突出了学生和教师在数据构建过程中的参与过程,更好地融合技术进步与教学实践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改善教育实践。
讲座的最后,师生与Knox 教授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张舒老师就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对比,总结了Knox 教授从社会情境到教育实践的整体辩证思路,提出基于行为主义的技术发展是否暗示技术在教育评价中发挥的功效更大,而非在教学实践中?多面的、质性的数据收集是否降低了技术的效率?Knox 教授表示,技术的使用应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作为行为的监测工具。师生还就如何通过技术的引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化,以及技术的引入是否需要政府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学术沙龙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